普及书法教育和提高书法艺术质量势在必行

——揭阳市书法展观后

双 旺

2006年元宵节期间,揭阳市书法家协会在榕城区“一品堂”举办书法展。无论从展出的规模和作品质量上,都是可观的。作者中有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书家,有传统功力扎实的中青年作者,有崭露头角的书坛新秀。他们以不同风格将传统书法艺术加个性尽情发挥,并将力作呈献观众,赢得大众的肯定和好评。作品展还在普宁市、揭西县举办巡展,并结集出版,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是我市广大书法爱好者共同浇灌长出的又一朵新花,尽管它还不十分绚丽夺目,有待进一步培养呵护,已足安慰和鼓舞作者群为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我市书法艺术创作辛勤付出的汗水和继续努力向更高层次追求的信心。

笔者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它既然不同于学习一般的写字,就必须讲求艺术性,在质量上精益求精,笔墨也当随时代。当它以一种艺术形式呈现在社会时,首先应该给人美的享受。美是多方面的:雄浑古厚、刚劲沉雄、飘逸潇洒、苍润华滋、质朴醇厚、清新淡雅……等等都是美。点画长短、粗细、正侧欹斜,因势利导,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正所谓人有格,字亦然。能给观众美的影响力多少,全凭作者的创造力。观众的审美观也因人而异,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能赢得大多数人认同的作品自然是成功的作品。

这次入展的群体,并非都是什么协的会员和专业书家,其中不乏自愿投稿参与的群众,主办者的本意是作为全市人民欢度新春之际,为活跃城乡文化交流办点实事,重在群众参与,并非为炫耀什么,得到什么。

这次入展作品,不乏精品力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和肯定。对少数过于幼稚或创作态度较为草率的作品,观众也提出一些批评和建议。毋庸讳言,有些作品在功力和技巧上还亟待提高。观众宽容和有分寸的批评使在场的作者得到鞭策和鼓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

至于极少数人对书展因祈望过高或抱有什么情绪,只挑毛病,用过激之词评头品足,不足为怪。

有人说:没有霸气的字算什么书法?什么霸气?笔者不得而知。闻其声,察其行,其人定然霸气十足,书坛泰斗非他莫属,也许其将在右军之后继“圣”哩!鄙人以为,单有霸气还不够,项王不是霸气十足成为孤家寡人吗?一味只会以传抄古帖,照抄古诗为能事的“复印机”,其名即便如雷贯耳,或像酷暑带着火炉上街也能风光一时,但其作品的艺术生命,群众自有杆枰。

应该指出,社会流行一些什么协的员都扮成“家”了。有些人一旦参加市书协之后,便踌躇满志,也飘飘然以“家”自居。殊不知这是个误区,要成个名副其实的“家”谈何容易。好在大多数书法爱好者,脚踏实地,甘居寂寞,不为名利所累,学习书法是以提高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自娱其乐为目的。于是这些人在默默耕耘,循序渐进,艺术含量不断提高,水到渠成也将指日可待。

展览期间,吸引了不少老年观众和少年朋友前来参加,年逾古稀的知名人士王先生在展厅还郑重向书协负责人申请入会。身患残疾,只能以口咬笔作书的知名人士陈先生也在展览期间托人申请入会。

现实表明,书法艺术正逐步深入人心,它将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艺术。让众多有志于学者承传祖国的传统文化,普及书法教育和提高书法艺术质量,势在必行。书法艺术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玩物和某生故弄玄虚者的专利。愿书坛队伍不断壮大,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作者!创造出更具品位的艺术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作者:孙喜和  署名  双旺(即孙望谐音)